回來後有滿滿的、滿滿的感想,但是不知道怎麼描述才好
也許等我把一切都記錄下來,就會知道留在心裡的是什麼樣的美好
行前北部天氣剛轉壞,查了天氣預報,除了第一天偶有太陽之外,餘下的一週都是雨天。
雨天怎麼玩呢? 我帶著些微擔憂的心情出發。
在屏東的後壁湖港口搭船前往蘭嶼,搭的船名記不得了,倒是記得隔壁的「遠翔公主號」開得飛快,總是比我們晚出發,卻又比我們早到。
而第三天回到屏東才知道這個早上我幹了一件糟糕的蠢事,我居然沒把車窗升上關好就上船走人 ,天哪天哪天哪.....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一開始在甲板上吹風看海景,看到一位眼睛細長的媽媽,心裡想著這位遊客長得真像日本人(後來才知道她是女人魚的媽媽)。有人說看到飛魚,但是湊過去沒瞧到,心裡半信半疑。過一會兒越來越不舒服,幸好我暈車的經驗豐富,臨危不亂,吐過之後就很好睡了。
下了船,陽光普照,慶幸天氣預報一點也不準,也許氣象局把台東的資料套用到綠島、蘭嶼?
分配給我們機車的叔叔說他的兒子會帶路,我們從下圖中左側的開元港往南方騎,繞過半個蘭嶼之後,在右側的野銀部落(約圖中東清村的位置)落腳。
帶路的年輕人帶著靦腆的笑容,一路上為我們說明這是機場,那是龍頭岩、象鼻岩,感覺得出他的熱心,但沒有華麗的言語或附加的解釋,只是不好意思的告訴靠他最近的人沿路特殊景觀的名稱,期待他轉達給後面同行的夥伴。
我訝於他的淳樸。蘭嶼簡圖出處:蘭嶼國小網站
這份簡圖中朗島的位置和一般地圖有落差,不過畫得很可愛,所以還是引用這張圖。蘭嶼和綠島同樣在台東外海,可以點這裡參考一下相對位置。
依稀記得當初在綠島時聽人說起,天氣好的時候能看到蘭嶼,但我在蘭嶼四方張望,看不到綠島,也許是記錯了吧....。
在野銀部落看不出來哪裡有餐廳或小吃店,慢慢有點體會所謂"不商業化"是什麼樣子,最後我們跨越蘭嶼中部的橫貫公路,回到西岸吃午餐。
全島到處可以看到很多羊在散步。
在海岸邊散步的羊!! 真是令我大吃一驚,何曾見過這種景象,羊不該是出現在像清境那般的山坡上嗎?
有的羊隻甚至站到礁岩上傲然獨立。兩隻小羊遊戲般沿著一塊陡峭的大岩石側邊,一級一級躍上,而那個地方看來沒有工具的話,是人也攀不上去的。
看過漫島散步的羊群,再見到在部落內穿梭的大黑豬、小黑豬,倒也沒那麼大驚小怪了。
只是看到一隻豬挺身咬下垃圾車上的垃圾找食物時,會有種原來豬跟狗一樣活潑的錯覺。
也許不能說是錯覺,這邊的豬看起來的確既敏捷又聰明。
當然,跟豬羊比起來,在屋前屋後自由跑來跑去的雞,就再正常也不過了。但都是公雞,想必是為了雞蛋的緣故,母雞被集中到某處了吧。
回來之後找資料,想知道為什麼羊和豬會到處跑,而島上的人平常似乎不吃牠們,才知道這些動物都是有主人的。大部份的豬都自由地在家屋四週漫遊、覓食,只有少部分(根據路過的觀察,看起來是指朗島那邊)的豬是圈養的。而山羊則完全自行覓食,在屬於部落的牧地內,羊主可隨意放牧,羊隻是純自然地成長繁殖,羊主每隔三五日到羊隻出沒處算算自家羊群的數目,若有羊隻失蹤則到周遭的山林岩洞尋找;倘若有新增的小羊,須立刻在其耳上剪出羊主的所有權記號,不做為種羊的公羊要為其去勢。另外大部份的家庭都有養一些雞,雞和豬的活動範圍相同,但雞卻甚少由人餵食,與羊一般地任由其自行覓食。 雅美族/余光弘>
蘭嶼的天氣很直率,一片烏雲飄過來,八成會落雨,飄過去了,便又出太陽,看著海、看著天,自然就告訴了你。也許我們身邊的也是如此,只是從來沒抬頭看過..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蘭嶼有四個村共六個部落,紅頭村(紅頭、漁人),椰油村(椰油),朗島村(朗島),東清村(東清、野銀),每一部落是一個自主的單元,往昔就沒有全島性跨部落的政治權威存在。在現今的政治體系下,雖然鄉長及四個村長都是民選的,但是他們僅有名義上的領導權,每個雅美部落各自為政,部落內的紛爭仍以傳統方式解決,雅美人(或者該稱達悟人?) 若非必要極少會到鄉公所或警察局去。
4月29日欣逢蘭嶼全鄉運動大會,路過椰油國小的時候裡面很熱鬧,也許全島的小朋友幾乎都聚集在裡面,路邊海報還寫著有會外預賽,應該是全鄉的一樁盛事。看分組的情況,有依部落分的社會組、高中組、國中組,和依四個國小分的國小組。不禁想起在升上了大學乃至到公司就職,大家憑自由意志,再沒有權威可以強迫誰一定要參賽或到場之後,所謂的團隊也只是大團體裡的一小部分,多數人是缺席的。
一旁熱身的小朋友,多光著腳ㄚ,而實際比賽時,也是這樣就下場,只有年紀較長(也許是高中生了)的學生會穿著運動鞋。為什麼呢? 他們社會化了,所以無法再習慣光著腳賽跑? 或者年紀小的小朋友沒有運動鞋,年紀較大的才有? 又或是,他們其實也可以光著腳跑步,但為了追求更好的成績,所以選擇穿鞋? 我胡亂猜想著。
會旁還沒有參賽權的小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,大家潑水、推擠、滾來滾去,活動力旺盛,個個健康開朗同時也又濕又髒。有個光溜溜還不太會說話的小小小朋友,哭著找媽媽,但幾分鐘後就忘記了找媽媽這件事,照樣跟著溜滑梯,爬洗手台,還被我們拍下了很多張裸照。小朋友就是該這樣吧!
不過不管是台灣的運動會司儀或是蘭嶼的,內容和語調都差不多,令人有點失望,我總期待他們能包含更多些和運動會匹配的熱情在裡面。